鄭州市區小學新生入學報名開始整個過程讓家長嘗遍“酸甜苦辣咸”
為了孩子上學,一天之內得找地兒搬家
這些年,鄭州市區小學入學,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逐漸放開政策,可仍有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報名時遇到困難。
昨天,在鄭州市高新區長椿路小學門口,大河報記者遇到了為孩子報名的家長周先生。周先生是從新鄉來鄭州的務工人員,在鄭州市化工路附近上班。他說,他現在住的地方附近原來有個西崗小學,可因為學校拆遷,他打算讓孩子到百爐屯小學上學,沒想到因不符合條件沒報上名。
無奈之下,周先生來長椿路小學“碰運氣”。“雖然這次相關證件都準備齊全了,但招生辦的老師說,如果想在這里上學,還需要有在附近租房的租賃協議。”周先生皺著眉頭說,他得趕快回家,爭取一天之內在這個學校附近找個房子搬家,“沒辦法,孩子上學要緊啊!”
“接種卡”上章不全5分鐘“卡”下3個人
“啥?這《預防接種卡》上還得蓋章?去哪兒蓋啊?”昨天上午10時許,鄭東新區康平小學報名處,一名家長著急地問。
對此,學校的工作人員解答說,小學新生報名,須提供《計劃免疫保償證》或《預防接種卡》。按照要求,學校須查驗證件上是否有“基礎免疫已完成”和“加強免疫已完成”的印章。若沒有這兩個印章,家長必須帶孩子到所屬地段醫院或鄉、鎮衛生院免疫接種門診進行補種,并蓋過章后,再到規定學校履行報名手續。
“可是,不少家長拿來的《預防接種卡》上都少了章。”該工作人員說,有的家長是疫苗打完了但忘了去蓋章,而有的家長是壓根疫苗就沒接種完。在此報名的家長馮女士說,她是因為有學校朋友提醒才及時蓋了章,順利給孩子報上了名,而排在她前面的三個家長,5分鐘內都因為這個原因被“卡”。
父母戶口不在一起,娃娃報名遇阻
昨天,家長吳先生因為戶口的原因,也沒能順利給兒子報上名。原來,他的戶口和孩子的戶口在金水區,可吳先生愛人的戶口卻在中原區,三個人的戶口不在一個戶口本上。“這可咋辦?”吳先生急了。
對此,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,報名時,像吳先生這樣的情況的確有不少。如果一家三口的戶口不在一個戶口本上,給孩子報名入學時,不僅需要提供“四證”,孩子的父母還必須提供結婚證或孩子的出生證明,用來證明是一家三口。
鄭州市要求,具有市區常住戶口的適齡兒童,報名時須持“四證”;外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,須提供“六證”。對此,不少家長覺得太麻煩,尤其是外來進城務工人員。
“為了孩子上學這事,我沒少操心。”從商丘來鄭州打工的李先生說,他的兒子6歲8個月了,在年齡方面已經符合要求。但由于他是外來務工人員,為了給孩子準備入學需要的證件、辦理入學手續,他從7月初一直忙到昨天上午。
“我去過兩次教育部門,找過三個學校。為開勞務證明,我還去了一次勞動局。為給孩子開借讀證明,我還特地請假回了老家一趟。”李先生說,之所以忙活這么久,是因為他每次去咨詢得到的信息都非常有限。“有時,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叫我去找學校蓋章,學校方面卻說放假期間不上班,又讓我去找教育部門,就這樣來來回回,跑了很多冤枉路。”
李先生的遭遇,引起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的共鳴。“要我說,就是報名門檻太高了,證件那么多,哪能那么快湊齊,有時候說不清楚還老開錯。”在鄭務工人員劉先生吐露心聲,“難道不能降低些門檻嗎?”
說法:確實有點多,可是沒辦法
對此,一位在鄭州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士坦承:“‘六證’確實有些多,可是沒辦法,實在是城市的教育資源太有限。”他說,這些年,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數量逐年增加,可鄭州市的學位畢竟有限,一旦降低“門檻”,戶口、身份造假將更加容易,結果將難以想象。他表示,這也是全國各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。
來自:廣州大眾搬家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