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春節企業發放年終獎有關
根據央行日前發布的《2014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》顯示,1月末M2余額112.35萬億元,同比增13.2%,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0.2%和2.7%;狹義貨幣(M1)余額31.49萬億元,同比增長1.2%,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8.2%和14.1%。值得注意的是,1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。其中,居民存款增加1.81萬億元,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.44萬億元,財政性存款增加1543億元。有業內人士也表示,每逢春節都是我國居民大量取現的高峰期,主要用來消費,包括公司給予的獎金以及壓歲錢等等不少都是以現金為主,這一時間段存款出現下降是正常現象,再過一個月市場上的現金或將出現回流。
部分轉化成理財產品
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徐博指出,新增居民存款規模低于新增企業存款規模,表明利率市場化推進、理財產品增多、特別是近期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對居民存款的分流明顯,利率對金融資源的調節作用凸顯。
平安銀行金融市場事業部高級研究員袁憶秋表示,2014年1月份企業存款減少了2.44萬億元,而居民存款增加了1.81萬億元,二者之間存在6000多億元的差額。這意味著,部分企業存款可能轉化為理財產品等其他資產。而且,居民獲得的收入沒有全部存入銀行,除去春節取現、增加M0現金存量外,還可能投向了理財產品、貨幣基金等其他理財工具。銀行難敵互聯網金融
據媒體報道,專家分析稱,存款的減少與理財產品發行和互聯網領域頻頻推出的吸金產品有關,如果存款搬家持續下去,或將在某些時點對銀行流動性造成沖擊。
方正證券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,相較銀行類產品,類余額寶產品從外部環境、收益水平、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。推出僅7個月,余額寶規模突破2500億元,這讓銀行業充分領教了互聯網金融“吸金”的功力。
其他“寶貝”產品,例如百度百發、理財通、零錢寶等產品的推出,加速了互聯網金融競爭的白熱化。春節期間, “微信紅包”的推出,被馬云形容為“偷襲珍珠港”。騰訊公司最新數據披露,除夕至今年正月初八期間,全國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,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,平均每人搶了4至5個紅包,每個紅包平均在10元左右。
來自:廣州大眾搬屋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