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網購的“親”都知道,當支付寶賬戶金額變動超過100元時,客戶會收到支付寶公司發送的免費短信提醒,100元以下的則不發送短信。而購買虛擬產品,一般是由系統自動充值成功,并不需要買家先收貨確認再付款。因此,這種“螞蟻搬家”式的作案方式,支付寶的主人很難及時察覺。
2012年8月,支付寶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。經對李先生、吳女士等人被盜支付寶賬戶操作日志IP地址的分析,發現作案地點集中在江蘇省睢寧縣。同年12月18日,睢寧縣公安局對該案立案偵查,后通過技術手段鎖定犯罪嫌疑人李文才、周游、陳臨,三人隨即被抓獲。
“90后”組建“洗寶”團隊
李文才出生于1991年11月,初中一年級便輟學在家,終日“泡”在網上消磨時光。一次,他進入一個QQ群,聽人議論“洗寶”(即盜竊他人支付寶賬戶資金)這個行當能賺錢。在了解其中的“竅門”后,李文才決定放開手腳大干一場。
2011年11月,李文才在某小區租房成立了“工作室”,開通寬帶、裝了4臺電腦,然后以每天100元、包吃住玩樂的條件找來好友陳臨和周游,三人組成了“洗寶”團隊。
據李文才交代,“洗寶”是“一條龍”流水線作業,首先要設法進入他人的支付寶。在網上,有專門出售支付寶用戶賬號、密碼等信息的不法賣家。李文才找到賣家,花200元購買了20萬條相關信息,并篩選出一些賬號作為作案目標。
由于掌握了密碼,登錄這些支付寶易如反掌。但如果直接將他人賬號中的資金轉移到自己的賬戶或網銀內,很容易被追查到,因此李文才等人大費周折布下“迷魂陣”:盜用支付寶購買Q幣、游戲充值卡等虛擬商品,再將這些虛擬商品出賣變現。
李文才等人通過QQ找到專門的“收卡人”幫忙,將虛擬商品在網上出售銷贓。“收卡人”按比例從中抽取“費用”后,把剩余的錢通過轉賬匯入李文才指定的賬戶內。
防范打擊遇到新難題
李文才等人每次竊取他人支付寶的金額都不大,所以很多被害人只是自認倒霉,也有部分被害人向支付寶公司投訴,但無人向公安機關報案。李文才等人正是抓住了被害人的這種心理,“少吃多餐”、瘋狂作案。
據檢察機關指控,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,李文才等人頻繁登錄多名被害人的支付寶竊取資金,共計9.38萬元。但這只是在李文才的4臺作案專用電腦上通過技術手段計算出的數額,他們真實的犯罪所得并不止這些。據李文才交代,他們有時也利用網吧的電腦作案,這部分數額難以查證。
李文才在與“上游”出售支付寶客戶個人信息的不法人員、“下游”銷贓的“收卡人”進行聯系時,都是用臨時申請的QQ號,且在落網前已將電腦、移動硬盤、U盤內存儲的原始數據、程序等銷毀,財付通、銀行卡要么是即用即扔,要么是從網上購買的“黑卡”。這些都給案件偵查取證增加了難度。
檢察官提醒,廣大消費者在享受方便的網購樂趣時,保障網上支付安全顯得尤為重要。支付寶用戶最好不要在網購賬號內存有大筆資金,可以采取諸如設定消費金額限制、手機短信提醒等措施,嚴密監控自己的支付寶交易情況,遇有異常應馬上報案或投訴。同時,網站、網絡運營商要通過自清自查,加強監測,提升安全等級,杜絕有害信息。第三方支付服務商應加強內部人員管理,防止用戶個人信息被泄露。
來自:大眾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