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夏、博時、華安等老十家基金公司的成立,奠定了中國公募基金業的開端。時隔三年,2003年末,基金公司的隊伍已擴容至32家,其中26家已有產品發行。從管理份額來看,老十家中的華夏、華安、南方位居前三,2000年后成立的金鷹、國投、銀華則分列倒數前三。由于公司及產品成立時間不同,這一現象無可厚非。
十多年的時間,足以讓一個少年成長為勇士。
在經歷了長期的奮斗打拼后,根據Wind的數據,截至2013年6月30日,國投已經以363.09億份的管理規模在7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6,銀華所管理的份額更是高達796.05億份,躋身前11位置。而反觀“三熊”中的頭牌金鷹基金,其管理規模卻仍僅為116.07億份,不僅在這26家老牌基金中排名墊底,更是處于行業中下游水平。
從產品發行來看,截至2012年末,金鷹基金旗下共發行14只產品(合并統計),而和它同期成立的招商基金、銀華基金(博客,微博)、易方達基金管理的基金數量已經分別達到28只、28只和40只。可以說,金鷹基金錯過了中國基金業近十年不斷擴張所帶來的機遇,在與同行的競爭中,被甩在了后面。
此外,截至2012年末,金鷹基金旗下半數以上基金的規模均較發行之日有不同程度的縮減。產品發行緩慢加之份額縮減顯著,這就是金鷹基金目前老大難的局面。
來自大股東的高管隊伍
針對金鷹基金不盡人意的管理成效,大股東廣州證券曾不止一次抽調能人蒞臨指導。
據《機構投資》不完全統計,自成立以來,金鷹基金共計發生8次高管變動,其中,董事長4任、總經理3任、副總經理若干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幾位高管不僅大都有著券商背景,而且這些券商有著一個同樣的名字——廣州證券。
2006年6月,金鷹基金首任董事長——曾任廣州證券董事長的吳張,在4年任職期滿后讓賢與譚思馬,譚任職期間,仍身兼廣州證券副董事長一職;第一任總經理,原廣州證券基金部總經理林金騰也于2005年4月將該職位交棒于廣州證券另一原副總裁詹松茂。
2006年,金鷹成分股優選、金鷹中小盤精選(162102,基金吧)業績慘劇同類后1/10。在譚、詹二人的管理下,金鷹基金一改頹勢。2007年,金鷹成分股榮登同類第2;2008年,金鷹中小盤也躥升至同類第3;2009年,金鷹成分股、金鷹中小盤更是雙雙躋身同類產品前1/5水平。憑借金鷹行業優勢當年21.67億份的首募規模,金鷹基金的規模增長也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四。出色的業績和規模增長一度讓金鷹基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。
但是,良好的態勢并未停止大股東換人的腳步。
2008年,金鷹公司公告稱,因工作調動原因,任期未到的譚思馬(現任現任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、越秀企業(集團)有限公司副總經理)于當年7月提出辭職,董事長一職由梁偉文接任,而梁也曾于2006年擔任廣州證券副總裁。2010年4月,詹、梁二人雙雙離開金鷹基金。總經理一職由當時的鵬華基金常務副總裁殷克勝接任,而當時身為廣州證券總經理,目前已是廣州證券總裁的劉東則繼任金鷹基金董事長。
此外,2008-2010年間,龍蘇云、劉葆、郭榮辰陸續扛上副總的大旗,而前兩者也都有著廣州證券的背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幾乎每次高管團隊變動同時,投研團隊也在發生變化。
2008年,原金鷹成分股優選基金經理李鵬的離職,就選在了和董事長譚思馬離職同一天公告。2009年8月,在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變動前夕,金鷹基金副總經理、執掌金鷹中小盤的龍蘇云因病離任,同時辭職的還有轉投寶盈基金的研究部總監夏和平,以及機構部總監汪從飛。今年4月11日,金鷹基金又同時發布三經理變更公告。
其后,度過了人事顛簸的金鷹基金雖然在2011、2012兩年平穩地發行了8只產品,但由于業績下滑、創新能力不強等諸多因素,還是未能擺脫規模之困。2011、2012兩年,除個別產品外,多只產品的年度業績也不盡理想。
從上述情況分析,金鷹基金的人事變動似乎并不是僅僅是公司經營的原因。
搬起金磚往家扛
打開金鷹基金公司的網站首頁,網頁右上角八個醒目的大字映入我們眼簾,“經營財富,永不止步”。金鷹基金的確做到了,不過,對象卻不是投資者,而是股東方。
如果說,由于市場、投研等各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規模和業績問題,投資者仍能理解,那么相比連續告負的凈利潤,其對母公司逐年攀升的分倉貢獻則讓投資者無法釋懷。
數據顯示,2009-2012年,金鷹基金凈利潤分別為-556萬、115萬、-2818萬、-1374萬,但傭金支出卻高達4700萬、2900萬、2500萬和2700萬。盡管金鷹基金曾對外宣稱是銀行過高的尾傭蠶食了公司的利潤,但高額的傭金無疑是重要的推手之一。
為使比較更具客觀性,《機構投資》用年度傭金比上基金公司規模這一數據后發現,2012年呈現出小規模也有大傭金的態勢,中小基金的傭金成本較大型基金公司更高。益民、長安、富安達三家規模不足50億的公司占據單位規模傭金支出前三。而高高在上的換手率也讓金鷹基金在近70家基金公司中坐到了前1/5的位置。
規模相近的情況下,高傭金必然伴隨著更高的換手率。隨著基金年報陸續披露,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全年換手率出爐。
金鷹基金旗下成立滿1年的股票及混合型基金換手率總體偏高,其中,金鷹穩健增長換手率更是超過1000%。按照單一公司對比,金鷹基金旗下成立滿一年的7只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換手率536.92%,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位居高位。
從金鷹基金的分倉情況來看,去年全年,廣州證券分得的傭金總額同比增長近40%,達763.15億元,位居第一,相當于排名第2至第8家券商傭金收入的總和。傭金席位占比更是連續4年增長,2012年占比26.59%,高出第二名國元證券(000728,股吧)約22個百分點。
而研究廣州證券的財務數據,不難發現,金鷹基金在所有基金公司中的貢獻度也是最高的。對于金鷹基金來說,股東的利益訴求一直問題的核心所在。在2010年底增持金鷹基金股權至49%后,券商系大股東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。
2008年以來,除2010年外,金鷹基金每每出現在廣州證券基金傭金席位占比的頭把交椅上,2012年更是超越第二位一倍有余。分倉使得廣州證券的2012年傭金收入大幅增長。高持股比例加上“自家人”的照顧,金鷹基金無疑成了廣州證券最好的搖錢樹。
來自:大眾搬屋